一句话,彰显初心与担当
“你我都是党员,必须冲在一线!”
这是校区党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校区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组长冯东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低调、务实、责任、担当,是对冯东海最好的概括。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冯东海带领佛山三水校区党委始终以最坚定的决心、最快速的行动、最细致的措施、最高效的执行,守护了校区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平安健康。
冯东海,作为校区主要负责人,始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亲自指挥,严密部署防控措施。大局方面,他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在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防控工作要求的同时,还在校区采取了更“严格”的人员管理措施,消除校区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细微之处,他要求,“信息统计不漏一人”“照顾好被隔离人员生活”“工地工人使用过的口罩放入专用垃圾桶”“在税干公寓和教师周转房放置应急药箱”,各项措施考虑细致入微。
每天,不管他是否值班,到办公室上班已成为他的常态。“党员在关键时刻一定要起作用”,这也是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实际上这也是对一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冯东海的带领下,校区涌现了一大批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日日勤,保障连接与控防
为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全面展开,自1月18日寒假开始至今,校区总联络人、党政办秘书科长宋信强,他没有一天离开过校区,每天关注疫情,把家国情怀寄予工作细节,每天及时了解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信息,投入大量精力学习上级文件精神。通过校区网站、公众号、各类工作微信群和QQ群及时发布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知识。为撰写有质量的文件,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断修改。不言付出的辛苦,不计时间的投入,把学校的一项项防疫工作安排、一个个保障措施,一单单繁琐事务,转化为战疫中的累累文字。
在校区领导的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协助下,宋信强撰写了50条战“疫”文件,及时让师生员工尤其是尚未返校的师生员工及时了解学校的防控情况以及接下来的各项安排,让他们安心、放心等待返校。
日常防疫情况统计的难点在于校区周转房、校区职工家属和工地人员。“我发现原始数据和我们核查的结果有些不一致”“周转房小区人员统计和家属统计可能存在重叠、盲点,和保卫部门同事再核实一下具体情况”,这是他的团队成员经常反映的情况,遇到类似的统计难点,他采取网格化管理方法逐一理清人员范围。
有时,新的统计任务尚未明确具体部门的情况下,鉴于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此项统计工作别的部门没有去做,我们先把活接下来再说,要确保校区所有人员信息统计无死角、无遗漏”,这是他和团队成员经常讲的一句话。
宋信强带领团队全力以赴做好校区人员信息摸排,按时做好学校和属地相关政府部门各类疫情报表,这些数据统计工作不是简单的分类汇总,还需要甄别、分析以确保无误后才能上报。汇总校区上万人员的信息特别需要耐心和细心,由于个别填报人员“手抖”经常出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情况,这就需要打电话逐一核实,确认他们是“安全的”才能放心。
每日的疫情防控信息统计与上报,事情虽小却至关重要,学校和属地政府要求做到精准施策、科学防控,这些离不开信息员每天及时、精准上报的每一组数据。在每一个数据背后,是他和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奋战。
有时候,数字是机械的、理性的;有时候,数字又是温情的、深刻的。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个数字,背后更是校区党委和全体工作人员共同战胜疫情的决心和力量。
千字文,凝聚责任与力量
2月12日,校区保卫队员收到了一封充满鼓舞的信,它来自校区保卫办主任方彤彤。这是一封激情洋溢的信,鼓励大家疫情期间,要打起精神筑好校区第一道防线。上千字的肺腑之言,是他激励工作人员抗击疫情的强心剂。
说起这封信,方彤彤说,就是想换一种方式勉励大家努力工作,严格执行学校各项防控政策,号召保卫办全体党员同志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带头引领作用,积极投入战“疫”一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保卫办是校区疫情防控一线的重要力量,作为保卫办主任,方彤彤亦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坚持每天在岗在位,坚持靠前指挥,及时召集校卫队班长以上成员进行现场会议,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细化任务分工,责任到岗到人,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并通过个人关系购买了一批消毒酒精和消毒液及其他防护物资,第一时间发放到各个值班岗位。
在方彤彤的带领下,保卫办先从疫情最复杂的周转房家属区进行清点工作,2月15日,全体校卫队员冒着大雨在周转房挨家挨户进行盘查登记,清点住户健康情况,制作并发放疫情出入卡、疫情防控宣传册,做好校内人员的排查管控、防疫宣传,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防止输入性疫情产生。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方彤彤重新制作门卫值班登记表,使防控登记更加周密、详细。每天早、中、晚三班带领值班队长在东西校门进行巡查。同时,对代建工程三个工地进行严格管理,带领值班队员对工地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并做好登记。对居家隔离观察的队员关怀备至,安排队员帮助他们购买生活用品,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
保卫办全力配合代建局和学校基建处,对复工复产的工地工程人员实行严格管控,要求所有返校的工地工人提前报备,并登记外来人员健康申报表,按上报名单逐一放行进入校区,在校区内部严格控制他们的活动范围。同时,为了及时掌握校区人员结构的变动,对所有来访人员逐一登记,一天一报,及时掌握人员动态,有效防止输入性疫情在校区发生。
三百卡,守望平安与健康
为切实保证校区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保卫队长邓和平带领校卫队员严格落实出入校区戴口罩、测体温,严控外来人员和车辆等各项防控工作,他带领校卫队员制作了300多张“临时出入证”,这样暖心的做法为原本在疫情中焦虑的居民带去了安心和放心。
别小看这一张小纸条,它可是有大用处!不仅减轻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简化了防疫检查程序,还方便校区居民进出校门。有了“临时出入证”,校区居民每次回校区不再需要出示身份证,也不需要再报房号,不再需要站在门口填表,只要出示“临时出入证”,测量体温后就能快速“过关”进校。
“我的水用完了,能帮我送一桶水吗?”这是校区居家隔离同事向邓和平发出的请求,“没问题”。由于居家隔离人员不能出门,购买生活物品、蔬菜食品,以及取快递这样的日常琐事,邓和平全部主动承担,而且完成得一丝不苟。
对于这样的小事,被隔离同事对邓和平充满了感激和歉意,“没想到,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你们的情我们都记着”。在艰难的抗疫时期,一句温暖的话语如暖流慰藉着辛苦忙碌的校区工作人员。
困难时刻,更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紧要关头,越要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带领队员冲到防控第一线,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在防控第一线检查工作,风雨无阻。调查排摸、卡点登记、测量体温、维持秩序,监督巡查、解疑答惑、亲情服务,简单的动作重复几千次,提醒的话语反复几千回,在“硬核”防控中当好“主人翁”,守好“责任田”,筑起“防护墙”,邓和平带领校卫队员共同凝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党政办主任刘金水、学工办主任陈发荣、医务室负责人李花等部门负责人均积极深度参与了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打赢“新冠肺炎”战“疫”是团队的力量,校区从来不是几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在战斗。正是这些“看不见”的抗疫一线人员,守护着一方天地的美好与安宁。